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
[07-22 01:02:52] 来源:http://www.dxs56.com 职业教育论文 阅读:8448次
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摘要:通过分析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课程整合的组织形态、相关模式和整合的要求,并简要阐述了实施过程。
关键词:课程整合;组织形态;模式
引言
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目前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教学,学校课程设置除学术性课程外,同时重视实用性课程的开设,而课程的组织形态则倾向于整合。整合的知识能促进高层次的学习,便于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对知识越整合便越容易学习。通过课程整合可以矫正以往缺乏弹性、科目林立繁琐、教材内容过多、课程衔接不够的弊端。
1 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外延
1.1 课程整合的内涵
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增进学习者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促进对课程内容的了解。课程整合使一些概念、技能与价值等要素得以密切联系,以便彼此互相发挥相辅相成的功能,而最后的整合则需通过教师、学习者、教材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组织来达成[[1]]。课程整合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1经验的整合
学习者从经验中形成信念与价值观,进而获取有关自己与客观世界的有关概念。通过在经验中的反省学习,使学习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的学习使经验成为学习者不会遗忘的经验,一方面将新经验整合于学习者的意识框架中,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过去的经验以使学习者能适应新的环境。经验的整合旨在组织课程经验与知识,使学习者易于学习并形成相关意识框架。传统的学校教育将知识视作不断累积的资本,忽略了探讨经验与知识的整合,所学习的知识是用于应付考试而与生活经验相脱节。由于每个学习者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故应使知识与学习者经验相结合并促进其意识框架的形成。
1.1.2知识的整合
课程整合应说明知识组织与知识运用的原理。当面对困难时,通常不会只是想到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超越学科的界限,寻求适当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时,此种知识是整合的,而非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所以知识的整合是将知识置于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环境中以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这种脉络化的知识比孤立零散的学科知识更易于学习。这种知识是动态的工具,有助于学习者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www.dxs56.com
1.2 课程整合的外延
课程整合应以课程组织为中心进行,包括课程组织要素和组织中心两个方面。有效的课程组织必须符合连续性、顺序性和统一性三项标准。
1.2.1课程组织原则
课程组织原则可分为垂直组织原则和水平组织原则。垂直组织原则是对课程内容学习先后次序的安排,通常着重某一学科领域逻辑的继续、顺序与衔接;水平组织原则是指跨越学科领域的整合,目的是使课程的内容取得相互关联或合为一体,强调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整体。
1.2.2组织要素与组织中心
组织要素是指课程教师选择下一个主题或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可以是一项技能,也可以是一种价值。而在考虑各种组织要素后所设计的某项实验、安排的某项联系等则构成了组织中心。
1.2.3组织中心的整合方式
组织要素是组织中心的构成条件与素材,组织中心是课程整合设计与运作的重要环节,寻求整合而采用组织中心作为课程设计有以下一些组织方式:一是以各学科内已有的论题作为组织中心,如度量衡、交通等;二是以社会问题作为组织中心,如环境、冲突等;三是以学生本身的问题或关注的问题作为组织中心,如与同学相处、学校生活等;四是以吸引人的论题作为组织中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五是以过程取向的概念作为组织中心,如变迁、系统等[2]。
2 课程整合的策略
2.1课程整合的组织形态
课程教学设计中要解决如何切割教学内容,并保证这些被切割内容间维持密切联系的问题。而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彼此分割的教学内容加以妥善地安排,以取得更密切的关联。
2.1.1相关课程
相关课程是将两门或多门课程进行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时得以增强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如自然科学的概念与数学的概念有相关的内容,如文学与历史的关联等。
2.1.2衍生课程
衍生课程是指从一个主题中产生另一个主题从而弥补相关课程缺乏逻辑的缺点,如学习某一地域的历史时引发对该地域经济的研究,而经济学的学习又可引发对该地域地理学的探讨,这样可避免课程的人为分科。
2.1.3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即若干科目结合为一学科领域,如社会学科综合历史与地理,亦综合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与人类学等。
2.1.4多科整合课程 www.dxs56.com
多科整合课程即将具有共同学科属性或同类知识形式(如形式逻辑与数学)的内容加以整合的一种组织结构,以解决将知识分割成各自独立科目的弊端。多科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复原知识的原貌,减少学习内容或技能的重叠现象,使具有共同知识性质的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并得到应用。
2.1.5科际整合课程
科际整合课程是将两门以上的学科融合为某一学习领域,结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语言与观点,针对共同主题、事件或经验进行探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并赞助整合人口教育与识字教育的科际整合课程。科际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师生从不同的学科与观点,来探讨某一主题以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与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2.1.6跨科整合课程
跨科整合课程联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领域,以其中一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观点来探索、描述或解释所联系的学科,如科学哲学、数学史、生物化学等。科际整合课程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而跨科整合课程则更进一步超越学科的界线,建立在广泛的学习经验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之上。
2.2课程整合模式
2.2.1 Jacobs的科际整合单元模式
Jacobs的科际整合单元模式的目的在于结合众学科的观点,注重一个主题或问题的探讨,以使学生在探索主题事件时能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其实施步骤如下:首先选定一个组织中心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及学习的焦点;其次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思考学科联系的方式;第三形成引导性的问题以确定探讨范围及实施程序;最后撰写教学活动计划。该模式适用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加以调整[3]。
-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发展新时期
《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相关文章:
- 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 › 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 ›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 › 运用爱达公式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 › 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 › 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
- ›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 › 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